上海:一场正在展开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
越来越多的教学新场景
出现在上海的校园里:
体育课上,通过学生佩戴的运动手环,老师一秒“读”懂每个人的体质差异,实时调整训练内容;
课后服务时段,每个学生都会收到自己的“专属作业”,这是由机器人基于一天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的个性化推送,学生通过机器人打印作业,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巩固练习;
作业完成后,学生扫描上传,教师即可在后台查看批改……
这些是上海市正在推进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一些应用场景,并且正越来越广地覆盖着上海的校园。
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地
2021年初,上海市提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城市建设由此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随后,2021年8月26日,教育部批复上海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这也是国内首个、目前唯一的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
由此可见,上海教育系统的数字化转型,既是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的一部分,也是全国教育系统数字化转型实验地。如何成功地实现教育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为全国其他地区数字化转型探出路子、作出示范,成为上海教育系统的新使命。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成为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后的1个月内,9月17日,上海市教委发布《上海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力争到2023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国教育数字化转型标杆。
《实施方案》提出,要形成一批高质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经验和示范场景;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建设,推进教育更高层次的优质均衡、个性多元;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以数字化支撑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无疑,上海未来几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重心将围绕实现数字化转型这个愿景目标,据悉,“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工作。相关文件指出:
数字化转型是上海教育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理念创新和教育模式深刻变革的核心与关键,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保障,是智能泛在学习和全民终身学习的有力支撑,能够推动教育科学决策和综合治理能力的大幅提升,推进教育体系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发展。
这和国家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体系全方位、深层次、系统性变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一脉相承。
基于多元参与、
科学治理原则的转型思路
纵观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思路,一个关键词是:多元化。
上海市提出要采用多元参与、科学治理的原则,具体来说就是:
调动社会多元力量广泛参与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以政府建设规范和标准,推进教育数据治理与智能决策,完善教育政务监管与质量监测,重塑教育治理新局面。
李永智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
在数字化转型的生态圈中,教育主管部门做什么、学校做什么、企业做什么,上海市都有非常清晰的规划。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提到:
“遵照‘多元参与’原则,政府主要定标准、搭平台,企业做产品、保运维,学校买服务、建资源。”
这样,宏观到政府、学校、企业,微观到每一位学生老师,都是此次数字化转型中的参与主体,各个不同主体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各自拥有各自的定位,各自承担各自的责任,多方合力,最终打造一个良好的教育信息化生态环境,共同把教育数字化转型这件事做得更加科学、灵活、有活力。
根据《实施方案》,教育数字化转型要以教育新基建为基础,以数据为核心,以基座为关键,以生态为目标,以购买服务为基本方式。
要实现数字化转型,数据是第一个抓手,也是大家公认的一个痛点。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数据,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最大的瓶颈是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现象教育系统从多年前就开始提,但时至今日仍然存在于当下诸多环境中。因此,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就是打破数据孤岛,从源头上实现一数一源。
基于这样的认识,上海市对教育系统数据进行了重点治理,总体围绕“政府定标准、搭平台”思路进行。
2021年,上海成立教育数字化转型标准委员会,制订了全市统一的教育数据、技术、接口和认证等标准体系,在政府主管部门统筹下,全市形成了统一的教育数据规范体系。
在此基础上,逐步完成市区两级教育管理和服务系统整合和数据归集,实现所有学段学生数据的统一,建立三个核心数据库,包括学生数据库、教师数据库以及教育机构(含学校和相应机构部门)数据库,每个核心数据库内部再分三级,分别是市级、区级和校级基础核心数据库。
在实现数据一数一源的同时,上海非常注重数据的隐私与安全保护工作,要求所有教育数据的调用、处理和存储,都应在用户、学校或行政部门的监管下进行。
教育评价改革中的数据力量
当数据治理的基础奠定后,就可以围绕数据进行诸多应用的探索和实践。在上海市的规划中,通过大数据来驱动教育的综合评价改革是一项重要任务。
“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然而,如何定义青少年的“强”?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等除考试成绩外的多维度评价,又该如何实现?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传统的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瓶颈,而大数据的运用是突破瓶颈的关键。通过对数据的治理,可以更准确地记录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数字轨迹,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评价,还可以实现对学生全时空、全过程、全方位等多维度的综合评价,也是对五育并举、立德树人的有力实践。
大数据参与到学生的综合评价中,改变了两件事情,第一,让过程可见;第二,让维度多元。
例如学生做航模,按照传统评价方式,如果航模飞不起来,便是零分;但有了大数据的全过程记录,即使航模飞不起来,教师通过观察其中的过程,学生会获得“过程分”,而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让教师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也就是说,通过对数据的应用,将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转变为由大数据驱动的综合过程性导向评价。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这样的综合评价体系被应用到上海市的一些高中,取得了很好的反响。它实现了对高中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记录,能够立体呈现学生学习知识、运用能力、突破创新等多维情况。这对于高校自主招生、面试选拔学生都有一定的助力,许多高校在自主招生时就参考了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的过程性数据。
而对高校来说,也可以据此完成学生画像。高校可以将来自教务系统中的第一课堂中传统意义上的成绩,与来自学工系统及其他系统的第二课堂、第三课堂成绩一起汇集成一个更为完整的学生画像,再与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相比照,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给出帮助,从而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培养。
在这方面,华东师范大学的“水杉在线”平台是一个例子。这个平台收集并记录学生在学习期间的所有学习行为数据轨迹。
水杉在线网站截图
基于水杉在线,华东师大探索构建了两大评价体系,完善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规范与标准:
其一,以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作为案例进行教学综合评价,搭建包括“教”与“学”两方面数据在内的指标体系,形成面向过程化评价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
其二,针对综评录取、强基计划等特殊类型学生的发展评价,探索构建包括学生学习数据和发展过程数据在内的指标体系,形成面向综合发展评价的数据采集规范和标准。
像搭积木一样的应用开发
在上海的数字化转型规划中,教育应用的生态建设是重中之重。上海市鼓励一线教育工作者提出需求或主动开发教育应用,让各类教育应用在数字基座上百花齐放、大浪淘沙,最终构建由应用开发者、应用市场、应用开放平台、学校数字基座、教育基础数据以及完善运营服务规范等组成的教育应用良好生态。
图源:周到上海
那么,如何满足学校“从心所欲”自主开发应用的需求?上海采取的破解之法是校级数字基座。整个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最基础、最关键的节点就是校级数字基座,它是数字校园不折不扣的中枢。
当然,学校的数字基座,首先是在政府的统筹下做到标准统一。为此,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标准委员会制订并发布了近30万字的《学校数字基座需求说明与建设标准》文件。
在标准统一的基础上,校级数字基座为应用开发者提供了功能模块化的功能调用、数据调用和硬件调用,凭借一套适合自身的标准化操作系统,学校在开发新应用时无须另建数据库和认证系统,省力方便。
开发应用如同搭积木一样。数字基座将使用者和开发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学校自身成为开发者。所有的由用户开发的轻应用和由专业部门开发的应用,都会像手机中的App或者小程序一样,不仅可以在自身学校的平台上用,还可以在其他学校复用。各校都可以参与开发,促进未来学校教育教学应用的百花齐放。
另外,应用经过用户在使用中的多轮迭代,将被打磨得越来越精细,真正好的应用也会在各校推广开来,成为热门应用,为应用生态提供源源不断的良性供给。
总体来说,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从上至下进行顶层设计与部署,从下到上进行资源建设和活力激发。李永智表示,多元参与的顶层设计理念,让之前只能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有了实现的可能。
图源:周到上海
实现地区性的教育数字化转型,目前全国尚无成熟经验。上海市纵然有非常好的信息化基础,但整体工作无疑仍然是任重道远的。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城市数字化转型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在共同的理念下,城市数字化转型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新动力,支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稳步推进。作为全国公认城市治理最好的城市,上海也是信息化治理最先进的城市之一。
比如近日,上海海事大学在对校外人员进行身份识别时,对接了上海市的一码通“随申办”,获取其身份标识。这样,校外人员有了学校的身份标识并获得授权后,就可以使用学校的各类资源。
上海海事大学信息办副主任王玉平提到:
“与随申办的对接,表面看起来是一次类似于微信与支付宝相关应用的对接,但实际蕴含着一个理念:大学是社会的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的信息化底座也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学的资源也应向社会共享。”
而后来他们在调研中发现,并不是所有城市的一码通在技术上都是开放对接的。这其实可以作为一个例子,佐证上海整个城市的信息化理念是开放、共享、可扩展的,而这种理念与数字化转型理念极其契合,也将成为上海探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文化支持。
作者、责编:陈荣
投稿、转载或合作,请联系:eduinfo@cernet.com
往期推荐
看完了,点个赞呗~